咨询热线:15010627290
备考指南

资源管理新趋势:团队建设阶段塔克曼模型考点

发布时间:2025-09-30 10:13:25
阅读:5

资源管理新趋势:团队建设阶段塔克曼模型考点

在现代企业管理与项目运作中,团队效能已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。而谈到团队建设,一个绕不开的经典理论便是“塔克曼模型”——由心理学家布鲁斯·塔克曼(Bruce Tuckman)于1965年提出的团队发展五阶段理论。虽然该模型诞生已近六十年,但在当今资源管理新趋势的背景下,它非但没有过时,反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,成为人力资源、项目管理乃至组织变革中的高频考点与实用工具。本文将以轻松科普的风格,带你重新认识塔克曼模型,并探讨它在资源管理新趋势中的应用价值。

塔克曼模型将团队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:形成期(Forming)、震荡期(Storming)、规范期(Norming)、执行期(Performing)和解散期(Adjourning)。这五个阶段如同团队成长的“生命周期”,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、行为特征与管理重点。在形成期,成员彼此陌生,态度谨慎,依赖领导指引;震荡期则因意见冲突、角色模糊而充满张力;规范期开始建立共识、明确分工;执行期团队高效协作,自主性强;解散期则多见于项目结束或团队重组,需妥善处理情感与知识转移。

为什么在资源管理新趋势下,这个“老模型”仍频频成为考点?首先,现代企业越来越强调“敏捷”与“柔性”管理。在快速迭代、跨部门协作、远程办公成为常态的今天,团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单元,而是动态组合、随时调整的“任务型小组”。这意味着,管理者必须能快速识别团队所处的发展阶段,并匹配相应的资源与领导风格。比如,在震荡期,若管理者仍采取形成期的“保姆式”指导,反而会抑制团队自主性;而在执行期若过度干预,则可能打击士气。因此,掌握塔克曼模型,就是掌握了一把“诊断团队健康度”的钥匙。

其次,资源管理的新趋势强调“人本导向”与“心理资本”。传统资源管理聚焦于资金、设备、时间等硬性资源,而如今,人才的情绪状态、团队的心理安全、成员的归属感等“软资源”同样被纳入管理范畴。塔克曼模型恰好提供了理解团队心理动态的框架。例如,在震荡期,冲突不是问题,而是成长的契机——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冲突转化为建设性讨论。管理者若能运用模型预判情绪波动,提前配置“冲突调解”、“心理支持”等软性资源,团队就能更快进入高效执行阶段。

再者,在知识型组织和创新驱动型企业中,团队的“学习曲线”与“创新节奏”至关重要。塔克曼模型帮助管理者识别团队何时具备创新潜力(通常在规范期后期至执行期),从而合理分配研发资源、激励资源与试错空间。例如,在形成期就强推创新,往往收效甚微;而在执行期鼓励微创新,则可能事半功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塔克曼本人在1977年补充了第五阶段“解散期”,这在当前项目制盛行、临时团队频出的环境中尤为重要。许多管理者忽视团队解散的心理影响,导致知识流失、士气低落。而有意识地规划“解散仪式”、进行经验复盘、安排成员转岗衔接,正是资源管理精细化的体现。

当然,塔克曼模型并非万能公式。现实中,团队可能在阶段间反复跳跃,或多个阶段并存(如新成员加入导致局部重回形成期)。但正因如此,它才更具实用价值——它不是僵化的流程图,而是动态的观察工具。在资源管理日益强调“情境适配”与“弹性调控”的今天,理解并灵活运用塔克曼模型,能让管理者在纷繁复杂的团队情境中,保持清醒的判断与精准的干预。

总而言之,塔克曼模型虽“老”,但其内核历久弥新。它不仅是人力资源考试中的常客,更是实战中提升团队效能、优化资源配置的“导航仪”。无论你是备考者、项目经理,还是团队领导者,掌握这一模型,都能让你在资源管理的新趋势中游刃有余,带领团队穿越成长的风雨,抵达高效协作的彼岸。下次当你看到团队争吵或进度停滞时,不妨先问一句:“我们现在,处在塔克曼的哪个阶段?”——答案,往往就是破局的关键。